译文
传入客馆的捣衣声,孤城之上的画角声,这些秋日的声响汇聚成一片,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。燕子东归,似乎是从海上掠过;大雁南飞,向着沙洲缓缓降落。回想起楚襄王兰台上的风,庾亮南楼上的明月,一切仿佛就在昨日,历历在目。
然而,我却无奈地被名利所束缚,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。可惜啊,那些本该风流潇洒的日子,都被白白浪费了。当初我轻率地留下了许多誓言,如今却耽误了我与心上人在秦楼之约的相聚。当睡梦觉来时、酒醉清醒后,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。
注释
千秋岁引:词牌名,为《千秋岁》变格。八十二字,前片四仄韵,后片五仄韵。
别馆:客馆。砧(zhēn
这首词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,情真心切、恻恻动人、空灵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,抒发了功名误身、及时退隐的的慨叹。
上片以写景为主,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,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。旅舍孤馆,本已令漂泊异乡的旅人心生愁绪,而砧上声声捣衣,更添几分寒意与思乡的紧迫,仿佛是大自然也在催促着“寒衣处处催刀尺”的时节到来。这寒砧之声,承载着古人秋夜捣衣、遥寄边关的深情厚谊,转而化作了离愁别绪的代名词。紧接着,“孤城画角”四字,以军中特有的哀厉清越之音,勾勒出一幅秋日边城萧瑟之景,其音之高亢,其情之悲凉,足以触动人心,引人遐想,为异乡之秋平添了几分空旷与寥远,留给读
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,但从词的情调来看,很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、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。
参考资料:完善
非才之难,所以自用者实难。惜乎!贾生,王者之佐,而不能自用其才也。
夫君子之所取者远,则必有所待;所就者大,则必有所忍。古之贤人,皆负可致之才,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,未必皆其时君之罪,或者其自取也。
愚观贾生之论,如其所言,虽三代何以远过?得君如汉文,犹且以不用死。然则是天下无尧、舜,终不可有所为耶?仲尼圣人,历试于天下,苟非大无道之国,皆欲勉强扶持,庶几一日得行其道。将之荆,先之以冉有,申之以子夏。君子之欲得其君,如此其勤也。孟子去齐,三宿而后出昼,犹曰:“王其庶几召我。”君子之不忍弃其君,如此其厚也。公孙丑问曰:“夫子何为不豫?”孟子曰:“方今天下,舍我其谁哉?而吾何为不豫?”君子之爱其身,如此其至也。夫如此而不用,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,而可以无憾矣。若贾生者,非汉文之不能用生,生之不能用汉文也。
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,灌婴连兵数十万,以决刘、吕之雌雄,又皆高帝之旧将,此其君臣相得之分,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?贾生,洛阳之少年。欲使其一朝之间,尽弃其旧而谋其新,亦已难矣。为贾生者,上得其君,下得其大臣,如绛、灌之属,优游浸渍而深交之,使天子不疑,大臣不忌,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,不过十年,可以得志。安有立谈之间,而遽为人“痛哭”哉!观其过湘,为赋以吊屈原,萦纡郁闷,趯然有远举之志。其后以自伤哭泣,至于夭绝。是亦不善处穷者也。夫谋之一不见用,则安知终不复用也?不知默默以待其变,而自残至此。呜呼!贾生志大而量小,才有余而识不足也。
古之人,有高世之才,必有遗俗之累。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,则不能全其用。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,一朝尽斥去其旧臣,而与之谋。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,其以此哉!愚深悲生之志,故备论之。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,则知其有狷介之操,一不见用,则忧伤病沮,不能复振。而为贾生者,亦谨其所发哉!